心理压力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分析了心理压力概念的基础上,列举了大学生常见心理压力的诱因,并分析了这些常见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正常生活学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的具体办法。 360度健康网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都承受着较以往更大的压力。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从他们步入大学开始,来自于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长期地承受各种压力使很多大学生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疾患,并且患病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大学新生,正处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转变阶段,他们带着离开父母和亲友的孤独感,开始全新的大学生活。由于对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教学方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适应,使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更高。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其本人、家庭和学校,更重要的是将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对大学生潜能的开发及各种优良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又要注重预防其各种不良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产生,并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适时的矫正和治疗。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和条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了塑造具备良好心理特征的健全人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和为。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已逐渐由国家“统包统配”的就业模式转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这种转变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遇的同时,也向他们提出了更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面对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当代大学生们表现出了不同的择业心理状态。一方面他们能为自己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机遇而庆幸,为能尽快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而感到忧虑,为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忧心忡忡,常常表现出焦虑、急躁、自卑、怯懦、自负、依赖、攀比、嫉妒、急功近利、虚荣、冷漠等不良心理特征。这些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和择业成功率,成为困扰高校德育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工作和内在要求。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到高校自身发展与建设,也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调查显示,某高校大学生在个人前途/就业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并由此产生了生理上及心理上的不良反应。这一现象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同时,职业院校大学生在对压力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偏差,缺乏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这种对压力的认知偏差可能导致他们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应给予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学生在校期间,个人前途/就业、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家庭问题是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应继续在职业技术院校大学生中开展心理辅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机,开发学习潜能,激发求知欲望,使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学业问题得到真正改变。学生在面对压力时,主要策略是自己解决。因此,应通过心理讲座、咨询、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教给学生解决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应在职业技术院校大学生中建立有效的防预机制,使之积极、有效地处理压力。从职业技术院校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实际愿望出发,必须加强对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切实按照大学生与咨询人员的需求比例提高专业咨询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及各级主管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和开展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定与审查,提高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职业院校的辅导员及班主任应结合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特点,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思维、心理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工作,使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