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遍及的剂型。因其制备简便,吸收显效迅速等特点,倍受大夫和患者的青眯。煎煮历程正确与否可影响到汤剂的治疗效果,可见煎煮中药是中医治病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时下照旧有许多人不能正确煎煮中药,那么本文给各人介绍下如何正确煎煮中药。360度健康网
一、煎药前的筹备事情包罗煎药器具的选择和正确添加煎药的水量。
1、煎药器具最好选用砂锅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干系。此刻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不变不会与药物身分产生化学回响,其传热均匀和缓,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别的,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不变,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身分产生回响,如与鞣质类的身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身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身分可生成盐类。这些城市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干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2、煎药的加水量一般是凌驾药物外貌3--5厘米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几多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身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中药材因其质地差异,它的吸水量不同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沟通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凭据传统的加水要领,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凌驾药物外貌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凌驾药物外貌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要领、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把握。
二、煎药历程中下面的这些问题要注意
1、煎药前的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必然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规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身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
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身分的80%阁下,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
煎药温度的崎岖,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迟钝,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身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身分的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