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医院中有一类病人,主要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失眠、睡眠节律改变、头痛、疲乏、各种心血管和胃肠道症状等。这类病人如果不进行细致的精神检查,可能难以发现其抑郁的情感体验,因而被误诊为“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等。部分精神科医生称其为“隐匿性抑郁”,需要临床医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早期识别、早期干预。
■低识别率、低治疗率
抑郁障碍的低识别率、高误诊率和低治疗率仍然是一个严峻、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中既有患者对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也有医务人员知识和经验不足的原因。患者并不将抑郁症看成一种疾病过多依赖于信心,怕被认为是精神疾病而受歧视,故刻意掩盖或否认,增加了情绪障碍的诊治困难,非精神科医生对症状过多地考虑为躯体疾病所致,缺乏会谈技巧。抑郁症可发生很多合并症,如消瘦、失眠、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更危险的是企图自杀,使人防不胜防。
■躯体症状不容忽视
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抑郁焦虑障碍患者,约三分之二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如疼痛、乏力和失眠等。患者以各种躯体不适往返于内外各科,而各项检查多为正常或检查结果与患者主诉症状程度不符,亦即所谓“躯体化”。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被躯体症状所掩盖,尤其伴有躯体疾病者,一旦内外科疾病的诊断成立,便忽略了情绪问题,其中以头痛、头晕、头昏、头紧绷感、疲乏、失眠、颈肩痛、肢麻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通常就诊于神经科,加之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老年期痴呆、多发性硬化、癫痫等均在病程不同阶段易伴随情绪障碍的发生,影响疾病诊断、康复和治疗效果,浪费大量医疗资源,经久不愈也导致病人丧失治愈的信心。在神经科临床实践中对抑郁、焦虑障碍的识别和筛查尤为重要。
对于以这些主要以躯体症状表现的抑郁障碍,使用SNRIs类抗抑郁药如文拉法辛等,比较适宜,它不仅作用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抑制下行系统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改善抑郁焦虑症状,还能抑制多巴胺(DA)的重吸收,提高DA水平,从而可以改善抑郁患者乏力等虚弱症状,从多方面发挥作用。
■警惕抑郁障碍和心血管疾病共病
抑郁障碍和心血管疾病都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二者的共病率很高,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精神应激可引起或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发生率亦不相同,例如,心肌梗死为45%,高血压为20%。心血管疾病越严重,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但抑郁障碍在相关科室的漏诊率高,原因是二者的症状相似,同时内科医生对抑郁障碍的识别率低。当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和抑郁时,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及恶性心律失常电转复后易合并有精神心理障碍时,患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风险,影响预后。
心血管疾病伴抑郁的患者往往服用较多的药物,医生的苦于寻找既要心血管安全性好,而且药物相互作用少的抗抑郁药。研究证实,舍曲林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安全性优势,是目前唯一具有最大规模心血管安全性循证医学证据的SSRI类药物,因此2010版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指南,也推荐舍曲林是冠心病患者的一线抗抑郁用药。
抑郁障碍是常见的精神障碍,新近发表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抑郁障碍患病率2%,焦虑障碍5.6%,但诊治率仅有9%,其中超过半数患者在基层医疗或综合医院诊治,常见主诉可能并非是心境低落,而是其他的情绪问题或躯体不适。需要临床医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即使出现疗效也要继续服用,有相当长时间作为巩固期和更长时间的维持期,才能使疗效巩固,防止复发,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