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生观,即人们对学生认识的基本态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对学生的培养,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方式、结果,学生观在整个教育观念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360度健康网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只面向少数人,以造就少数精英为目标。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教师将学生视为消极被动的对象,重智轻德,不尊重学生人格,无视其价值观念的存在。传统的学生观不仅影响着教育效果,也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对未来的人才素养提出四项标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工作、学会生存。无论是世界格局的变化还是中华民族的振兴,都要求人才有一元变为多元,由单一型变为复合型。
培养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兼备,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双有,具有鲜明个性又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就必须树立现代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教师面对的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处在成长时期,其身体、道德素养、知识体系具处于发育完善阶段,可塑性极强,“后生可畏”。教师既然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应有一双慧眼,辩证的发展的看待每一位学生,乐观的公众的评估每一位学生。
教师是社会的教育者,而非管理者,其任务是引领学生走向正确之路,而非机械简评判其行为的对或错。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各个环节不尽完善,偶尔说说谎、逃点课、迟到了,也不必大惊小怪,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切忌鲁莽武断,以“一眚掩大德”。
日本有位心理学家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假如我们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方法,那么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材。”正确的看待评估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相信自己定能展示无限特长,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的人,这便是教师的职责。
(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器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医院、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教书育人的教师当然也不能替代学生读书、不能替代感知、不能替代观察分析,不能替代思考明理。教师明智的做法是让学生亲力亲为,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从而明辨是非,掌握规律。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是外因,内因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从学生出发,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要改变传统的让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的习惯,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