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极的人,心情都处于一个糟糕、坏透了的状态。而积极的人,永远都会笑面迎人,心情极好。360度健康网
假如你看到你的1个朋友,他心情低落、行为颓唐、精神不振。你上去问他,“为何如此?”他会告诉你,因为碰到1个什么事,受到了好大的打击,因此才呈现如此。你可能会认为他的解释很合理,很有道理。但实际状况却不是如此。 两个花匠去卖花盆,途中翻了车,花盆大半被打坏。1个花匠说:“完了,坏了这么多花盆,真倒霉。”另1个花匠说:“真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有打坏。”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心情和行为用处不是因为某一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发,而是因为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的认识和评价所引发的信念(Belief),最后是信念致使了在特定情景下的心情和行为结(Consequence),这称之为ABC论断。这一论断纠正了我们惯常的思维定势。常常我们会认为心情和行为结果的用处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发,即A引发C,而ABC论断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识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C直接的原因。论断:不是事件,而是你对事件的熟悉决定你的用处。 客观事件我们是无法左右的,有部分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主观信念是我们可令经过用心加以保持的。即使我们无法不用所有不合理的信念,但我们应充分熟悉它的存在,应该避免降到其对我们日常的负面危害。不合理信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1:绝对化要求。它常常与 “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例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其他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日常应该是很轻易的”等等。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计划不如变化快”日常中好多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得成功;一样,四周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第2:过分概括化。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包括:自我或他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1个人可令到达完美无缺的境地,因此每一个人都应接受自我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第3,糟糕至极。糟糕也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当1个人讲什么事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间,对他来说往往预示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是一种灭顶之灾。我们当然希望不用产生我们所认为得非常不好的事,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缘故说这些事绝对不该产生。当一切已成事实,我们必须用心去接受现实,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状况;实在不可能改变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日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