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鸡蛋含有丰富蛋白质、葡萄糖等人体所需的营养价值,是性价比很高的食品。经常食用鸡蛋,可增强记忆力、保护心脏和动脉血管、预防癌症、延缓衰老。
有营养的鸡蛋,也要会吃才能最大程度地吃出“健康”。中国计量学院冯依璠等同学,经过一组实验后发现,很多人不会吃鸡蛋:按着民间煮鸡蛋方法烹饪,不仅没让人体吸收鸡蛋中营养,还易引发健康问题。
误区一:生吃鸡蛋
生吃鸡蛋,在生活中确实存在。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南方城市,常常会把蛋清作为佐料用于冷菜制作。
实验中,冯依璠等同学发现,蛋清中含有沙门氏菌。这是一种容易引起腹泻的细菌。
沙门氏菌来自何方?贾教授说,鸡蛋在形成过程中,细菌可以从母鸡的卵巢直接进入蛋本内,从而感染鸡蛋。沙门氏菌不耐热,根据国外文献记载,当鸡蛋的温度达到75℃以上,菌体可被杀死。
同时,鸡蛋中的蛋白质中,含有抗生素蛋白、抗胰蛋白酶,这两种物质能阻碍蛋白质被人体分解、消化、吸收。所以,要想吸收鸡蛋中的营养,必须破坏它们的存在环境,即通过高温。
误区二:吃太阳蛋
日常生活中,外形像太阳而得名的太阳蛋,可以说是很多食客的最爱。
它是煎蛋的一种,制作方法与普通煎蛋不同,把蛋打在锅里单面煎,在蛋白熟透后、蛋黄熟透前就出锅。以蛋底酥、蛋黄流动稠滑称为烹饪最高境界,甚至有人用吸管来吸吮,来充分享受美味。
冯依璠就是太阳蛋的粉丝。实验中发现,蛋清生吃会有沙门氏菌,她对太阳蛋蛋黄进行检测。“同样,还是存在沙门氏菌。”
经过高温加热,还会存在沙门氏菌的原因,贾教授分析说:“温度未达到杀菌温度,而且时间不够。”
贾教授说,平时吃鸡蛋时,我们不可能拿着温度计去测量鸡蛋在锅中达到的温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鸡蛋表面是否凝固。完全凝固后才能吃。若是连壳煮的蛋,那么在沸水中必须达5分钟。
“大部分人吃的鸡蛋来自市场,对于孕育鸡蛋的环境好坏不得知,为避免沙门氏菌感染,最好还是吃全熟的蛋。”贾教授提醒,除非吃的蛋来自已知的干净无菌或少菌环境下,那么可以适当降低烹饪温度与时间。
误区三:饭焐蛋
煮饭的时候,顺带把鸡蛋放在米上一起煮,既可以保持蛋的营养,也可以让蛋吸收大米中的营养。江浙一带存有这种煮蛋法。贾教授说,现在很多人还用这样的方法煮蛋。
“暂且不论鸡蛋能不能吸收米饭营养,仅这样过度热处理鸡蛋,就已是对营养的破坏。”贾教授说,煮饭一般用高压锅、电饭煲等器皿,煮一锅饭的时间通常为15分钟以上。“虽然鸡蛋要煮熟吃,但过分加热同样不行。”
他说,长时间高温下,鸡蛋蛋白质中的某些氨基酸与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这些发生反应的氨基酸利用率下降,减少了鸡蛋中的丰富营养。而且蛋黄表面会形成灰绿色硫化亚铁层,很难被人体吸收。
“10分钟是个最高极限。一般就5至6分钟为宜。”贾教授说,特别注意不能用高压锅去闷压,在高压锅的压力下,会加速美拉德反应的时间。
误区四:熟蛋冷水浸
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一下,蛋壳容易剥落。相信,经常自己煮蛋的人,都会有这一小动作。殊不知,看似不起眼、而且可以图方便的细节,也关乎着我们的健康。
冯依璠说,新鲜鸡蛋外壳有一些保护膜,可这层膜随着鸡蛋煮熟后不再存在。因此,冷水和微生物可通过蛋壳和壳内双层膜上的气孔进入蛋内,降低贮藏时间。
对于熟蛋冷水浸,贾教授的看法是,可以浸,但必须是沸水冷却后的冷水才可以。自来水中菌类太多,容易侵入熟蛋威胁健康。
误区五:只吃营养蛋黄
有些人吃鸡蛋,常常是吃一半丢一半,并不是胃口大小或喜好问题,而是认为鸡蛋中最有营养的部分是蛋黄。事实上,并非如此。
贾教授说,鸡蛋的蛋白、蛋黄都是有营养的,但每个人体质与需求不一样,因人而宜地选择自己所需的部分。
他说,蛋白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蛋黄中含有大量脂肪。无论是蛋白质或者脂肪,均是人体新陈代谢中所需物质。对于发育期的孩子来说,两者不可缺一。成年人的话,就需要按实际需要来补充。若是肥胖者、胆固醇过高的人,最好只吃蛋白,因为身体中脂肪含量高,足以提供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而对于营养不良、胆固醇过低的人来说,就要多吃蛋黄。
怎样吃蛋最健康?
煎炒蒸煮炸,蛋的吃法有很多种。在众多的吃法中,蛋的营养留存率也不同。实验中发现,煮蛋的营养留存率最高,可达100%;其次是炒蛋、冲蛋、煎蛋。
煮蛋,单独用清水煮,5至6分钟为宜。冲蛋与蛋汤适合儿童消化吸收,煎蛋太油腻会增加脂肪摄入,建议少吃。中国人常吃的茶叶蛋,因茶叶中含酸化物质,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易刺激胃,也应少吃。
尽管鸡蛋有营养且价格便宜,但也不能多吃。正常情况下,一天吃1至2个为宜,体力消耗较大的重体力劳动者最多不能超过3个,不然不利于消化。